《麥田群鴉》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生·梵谷創作於1890年7月的一幅油畫
通常的解釋是,這幅畫是以黑暗,嚴酷的天空顯示了梵谷的精神狀態的困擾,與徘徊不決的通往不同方向的三種途徑
與黑色烏鴉架空的預示死亡跡象,畫家寫道,他曾在三幅畫裡畫過瓦茲河畔 奧維大片的麥田與多事之秋的天空
很常見的錯誤認為,這是梵谷的最後一幅畫
甚至說,他在繪製該畫時飲彈自殺,其原因是在"情慾終身"這部影片中是這麼描寫的
不過,目前還沒有證據可以支持這個觀點,胡爾斯克博士的梵谷年表中,有七幅畫晚於該畫
當然,梵谷的確是自殺,是在畫這幅畫的同一個月裡
人們普遍認為,他1890年7月27日的晚上去田野散步,用左輪手槍朝自己開槍後回家
他躺在床上兩天後死去,當時他的弟弟西奧在他的身邊,此幅畫 現藏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
1890年5月,梵谷從法國南方的精神療養院轉到巴黎北部的奧維小鎮
他在奧維除了接受嘉舍醫生的治療,大部分時間便一個人走到野外去寫生
奧維附近有大片大片的麥田,七月是麥子結穗的季節,金黃的麥田中飛來成群烏鴉,搶食麥粒
農民為了驚嚇烏鴉,常常使用一種散彈槍,梵谷7月27日就是以這把槍射入自己心臟的下方
大片的麥田在面前展開,金黃的麥浪用褐、黃、白色顏料,大筆觸堆擠
麥穗翻飛,真的如同海浪,洶湧澎湃,激盪著,糾纏著,好像解不開的宿命
深褐色的斑剝泥土是一條盤旋在麥田間的路,路的兩旁有青綠色的草叢,低低矮矮的天空,壓得人喘不過氣~
"麥田群鴉"的天空裏壓著沉鬱化解不開的黑色,一片烏雲籠罩下來,筆觸煩躁焦慮,一種狂亂慌張的失序,彷彿無路可走
連白色的雲團也糾結了起來,失去了舒卷自如的悠閒,槍聲響了!麥田裏「嘎!」「嗄!」飛起一片淒厲的叫聲
烏鴉一隻一隻飛起,黑色的,好像絕望地找著出路,一直飛到天際,飛到沉鬱黑暗的天空中去
這張畫像一種惡兆,一種宿命的惡兆,烏鴉的啼叫,天空的烏雲,麥浪的驚懼顫抖
梵谷用每一件作品剖白自己的生命,也用最後的畫訴說絕望與死亡
站在這樣遼闊展開的天空下,站在這樣無邊無際展開的大地前,受盡精神之苦的生命為自己唱了輓歌!
1890年7月27日梵谷站在麥田中開槍自殺
被槍聲驚起的「撲喇喇」的鴉群,就是他幾天前畫《麥田群鴉》時見過的那些黑黑的烏鴉
大地烏雲的傾壓下,恐懼、壓抑、驚栗,預示著災難的風暴即將來臨
三條道路伸往三個方向,道路的盡頭全是一片迷茫與陰森,這是他生命中最後一幅逼真而可怕的寫照
也是他留給世人一份刺目的圖像的遺書
他給弟弟迪奧的最後一封信中說:「我以生命為賭注作畫,為了它,我已經喪失了正常人的理智」
在精疲力竭之後,他終於向狂亂的病魔垂下頭來,放下了畫筆
當患病的梵谷的精神陷入極度的亢奮中,這些生命便在他眼前熊熊燃燒起來,飛騰起來,鮮艷奪目,咄咄逼人
這期間使他痴迷並一畫再畫的絲杉,多麼像是一種從大地冒出來的巨大的生命火焰!
這不正是他內心一種生命情感的象徵么?精神病非但沒有毀掉梵高的藝術,反而將他心中全部能量一起暴發出來
或者說,精神病毀掉了梵谷本人,卻成就了他的藝術,這究竟是一種幸運,還是殘酷的毀滅?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種精神病的程度「恰到好處」,他在神智上雖然顛三倒四,但色彩的法則卻一點不亂
他對色彩的感覺甚至都是精確之極,這簡直不可思議!
就像雙耳全聾的貝多芬,反而創作出博大,繁複,嚴謹,壯麗的《第九交響樂》
是誰創造了這種藝術史的奇迹和生命的奇迹?
倘若他病得再重一些,全部陷入瘋狂,根本無法作畫,美術史便絕不會誕生出梵高來
倘若他病得輕一些,再清醒和理智一些呢?當然,也不會有現在這個在畫布上電閃雷鳴的梵谷了
它叫人們想起,大地震中心孤零零豎立的一根電杆,核爆炸廢墟中惟一矗立的一幢房子
當他整個神經系統損毀了,惟有那根藝術的神經卻依然故我
這一切,到底是生命與藝術共同的偶然,還是天才的必然?????
梵谷之墓~墓園為教會所有,教會不認可自殺行為,自殺的人上不了天堂,自然也進不了教會的墓園
梵谷事件在一向寧靜的臨近小鎮引發大騷動,沒有一個城鎮或墓園願意接受梵谷遺體落葬當地
幸經藝文界人士一再奔走呼告,才得以讓梵谷原地落土為安,免於成為無墓野魂
梵谷的墓碑位於墓園左牆邊,用一輩子愛護梵谷的親弟弟 西奧 也安葬在旁邊
(梵谷過世六個月後,1891/1/25,西奧追隨著梵谷也離開世界,梵谷與西奧兩兄弟埋葬在一起)
兩座墓碑上爬滿、纏繞著象徵長相左右的長春藤
(墓園就在麥田附近,領隊是有要帶 想要去參觀的團員去看看 梵谷之墓~~
我~~雖然也是想看看,不過又有點擔心,擔心去墓園後,身體會不會有不適的現象或是常常回想起墓園的畫面...等等
所以我想去墓園的意願其實也不大,想說,丞立應該比較有興趣,派他代表去看好了
不過後來我們倆忙著拍照~~也不確定領隊帶領的路線~~就算了~也好,我是擔心去過墓園後,我會常常胡思亂想啦!!)
下面梵谷之墓 相片 取自網路!!
梵谷在成為畫家前,決定一生的道路要奉獻給信仰,獻身作傳道後,他卻不接受當時荷蘭教會體制的安排
反倒自己在博里納日的礦區,和礦工們生活在一起,這種特立獨行的行徑,不被當時的教會接納
幾次和牧師們的衝突,梵谷發現他無法漠視周遭的人,也無法澆熄對繪畫的喜愛,便決定把自己奉獻給藝術
梵谷是個自學型的天才畫家,從二十七歲決定獻身藝術,到三十七歲過世,奉獻藝術的時間不過整整十年
卻創作了好幾百幅的素描、水彩與油畫,梵谷早期的繪畫,受到米勒人道精神的啟發,特別關注中下階層的生活
他透過繪畫,呈現農人和礦工置身社會底層的處境,當他在1885年畫下〈聖經與燭台〉,兩枝熄滅蠟 燭的象徵
一方面宣告他父親的死,另一方面控訴教會沒有成為教會,明顯透露出他對教會的失望
雖然梵谷出生牧師家庭,從小對基督信仰的耳濡目染,他卻鮮少以宗教畫作為創作的題材
一直到梵谷生命的晚期,才出現了幾幅宗教畫,宣告與教會分道揚鑣的梵谷到了巴黎,和許多印象派畫家交流藝術技巧
他的畫面也由深沈陰鬱,轉成明亮多彩,他利用大量對比色,表達他對藝術奉獻的堅定心志 與強烈情感
但後來因為藝術理念的不合,和高更決裂,導致躁鬱症病發,被送到由古老修道院改建的聖雷米醫院療養
他開始回頭臨摹幾位他欣賞的畫家作品,仿德拉克洛瓦的〈聖殤〉(1889),仿林布蘭的〈拉撒路復活〉(1890)
仿德拉克洛瓦的〈好撒瑪利亞人〉(1890),就是梵谷晚期臨摹最重要的三幅 宗教畫
梵谷沿用了他在巴黎學到的鮮明色彩,繼續透過繪畫,進行信仰的思索
其中又以好撒瑪利亞人,最能反映梵谷真實生命的遭遇,呈現藝術心靈的轉折
梵谷真實生命中有兩個最重要的好撒瑪利亞人,一個是弟弟西奧,另一個是他的精神科醫生嘉塞
西奧與梵谷在他們有生之年,根本沒能親眼見到到梵谷成功,梵谷生前賣出的畫僅〈紅葡萄園〉一幅
但西奧成為梵谷一生情感上和經濟上最大的倚靠,這種不棄不離的情誼,是梵谷得以為藝術盡情燃燒最大的恩典
梵谷最後生命階段,在奧維療養,嘉塞醫生是他生命中另一位好撒瑪利亞人
嘉塞醫生也是個憂鬱症患者,因此特別能體會梵谷被躁鬱症所擾的痛苦
他還是個藝術愛好者,在巴黎與印象派畫家多有往來,但他喜歡梵谷的畫
透過梵谷的畫,他看見生命的深度,就在於人受苦時的態度
「他是一位真誠的人,也是一位藝術家,他一生只有兩個目的,那就是人性與藝術
他真愛藝術勝於一切,而藝術也將使他永存。」(《麥田裡的人》)
當大家都視梵谷是瘋子,不敢接近他的時候,嘉塞醫生跨越階級,視梵谷為朋友
肯定他在受苦時仍勇於思考生命,堅持奉獻的高貴心靈
西奧和嘉塞陪伴梵谷最終生命的好撒瑪利亞人,他們擁抱的雙手,永遠向著梵谷敞開
梵谷的藝術之路,從最早為人道精神而畫,到為藝術之美而畫,最終為生命的尊嚴而畫
繪畫成為他受苦生命的出口與救贖,不但讓梵谷重新與信仰相遇,更遇見了他生命中真實的好撒瑪利亞人
這持續堅持與陪伴的情誼~~也是深深感動著我啊!
好撒瑪利亞人~~1890
4點45分~~離開 奧維小鎮
走訪 莫內花園故居 和 走訪 梵谷故居 的感覺~~是很不相同的
莫內故居~花團錦簇~~賞花拍花好不開心~~
但是 奧維小鎮 是梵谷 生命盡頭 最後2個月的故居~~尤其他還在麥田裡 舉槍自殺~
想著 梵谷一生不得志,窮困潦倒,鬱鬱寡歡~~讓人噓唏不已~~心裏也跟著好沉重~好難過
梵谷曾說:「我們文明人所遭受的最嚴重的疾病,是憂鬱症和悲觀主義」
梵谷在書信中問自己:「要怎樣才能成就一種藝術,讓它慰藉我們這時代破碎的心靈呢?」
最後,我們會發現~
梵谷是被上帝刻意挑選出來的先知,透過梵谷這受苦的一生,煎熬出一種信仰與藝術徹底結合的永恆之美
並把這美麗送給我們,慰藉我們這時代破碎的心靈
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