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馬觀光客最多的大概就屬西班牙廣場了..
而這個因為西班牙大使館在附近而得名的廣場上..
最擁擠的就是破船噴泉,總是被遊客團團包圍..
雖然在羅馬到處可見藝術大師貝尼尼的偉大藝術創作..
但這破船噴泉是貝尼尼的的父親---彼得貝尼尼的作品..
電影羅馬假期也曾在這取景..
被人潮擠得~~差點看不到的 破船噴泉
破船噴泉~建造於1627年至1629年,
據說是為了紀念1598年羅馬大水災而建的..
當時台伯河氾濫成災,河水一度漫延進西班牙廣場一帶..
當洪水退去後,一條破船擱淺在廣場之上..
後來意大利著名建築師彼得•貝尼尼和他的兒子洛倫佐•貝尼尼便以此為題材..
設計建造了這座噴泉..
洛倫佐•貝尼尼被認為是意大利巴洛克建築的最偉大代表..
優雅的破船噴泉~~
原先的噴泉小小的並不起眼..
而且因為水壓小的緣故,所以就連噴泉的水都是細細小小的..
彼得將原來的噴泉外圍作了一條半淹在水池中的船,
噴泉的水於是先流入破船,再從船的四邊慢慢溢出..
加上整座噴泉幾乎只和街面一般高..
感覺就真的很像是漏水的船即將沉入地底下..
破船噴泉為西班牙廣場~~增加了許多歡樂和流動感...
破船噴泉的水源和許願池相同,都來自古羅馬的「貞女水道」..
能把噴泉設計成這樣?
讓人不得不佩服義大利人的創意與設計..
找找看~我坐在人群中的哪個角落??..
西班牙廣場旁~聖母無染原罪柱..
此柱立於西元1854年,距今只有一百五十多年,
應該是西班牙廣場上"最新”的一個古蹟..
頂端立著一尊高一公尺多的聖母銅像..
每年十二月八日,教宗都要按照傳統..
到西班牙廣場的聖母無染原罪柱前向聖母獻花致敬..
柱子底座有四個舊約聖經中的人物摩西,大衛,以賽亞,以西結..
頭上有角的是摩西,戴王冠彈豎琴應該是大衛王...
人民廣場~~
這一廣場應該經歷了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三個時期而逐漸形成的.
方尖碑噴泉,由四個小噴泉組成,每個上面都有隻坐在台階上的獅子..
人民廣場~拿破崙一世廣場的平台..
人民廣場周圍共有三間教堂..兩間是貝爾尼尼建的一對"姊妹教堂", 聖瑪麗亞聖山教堂及聖馬利亞奇蹟教堂,另一間則是比較有名的"聖馬利亞人民教堂"..
羅馬的方尖碑是世界擺設最多的城市..
足足有十二個之多,都是擺在幾條大馬路的交會口..
所以當你在街頭隨便走一走時,沒事就會撞見一個..
所謂方尖碑就是一塊長長的石頭,截面是四方方,立面成梯形越上去越尖,
到頂端成金字塔狀,尺寸不定,有長有短,長的超過30公尺,短的不過6公尺..
都是整塊花崗岩鑿出來的,有的重達數百噸,
上面刻著幾千年來都沒人懂的埃及象形文字...
在古埃及這種高聳的尖形四角長柱是象徵太陽神,也代表著對太陽神的信仰..
現存的二十一支埃及方尖碑,在羅馬就十三支之多,
所以,若想親眼目睹埃及方尖碑的風姿~到羅馬將會是最快的捷徑..
西班牙廣場這那根是羅馬人土產自製,唯一非從埃及搶來的,但象形文字不知如何寫,因為到十七世紀時羅塞塔石的出現,人們才了解方尖碑上所寫的意思,但在那之前沒人懂,於是工匠亂抄亂刻,至今有的字還抄反的沒更正.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justinean0508/1381914153-666897421.jpg)
人民廣場 ~
廣場中央立著一座公元前十三世紀的埃及方尖碑,是奧古斯都大帝運到羅馬的.
拉姆西斯二世方尖碑是奧古斯都大帝於西元前13年從埃及太陽城帶回來的,1589年被安置在此地,高24公尺,是全羅馬第二古老的方尖碑..
梵諦岡~聖彼得廣場 之 方尖碑..
25.5公尺高,西元前十三世紀的方尖碑,1585年被搬遷至此...
萬神殿門口的方尖碑 ..
納佛那廣場~~四河噴泉上的方尖碑
最早把埃及方尖碑立在羅馬街頭的,是十六世紀羅馬教皇席克斯多斯五世..
在他的巧思下決定豎立埃及方尖碑,成為遊客的賞點並作為參訪羅馬的路標..
最初,使用了四支埃及方尖碑,豎立在羅馬的六條主要的市道廣場上..
無庸置疑的,這些立有方尖碑的廣場,都是今日羅馬市民約會相候的最佳憩所..
目前全世界最高的方尖碑立在美國華盛頓白宮前..
全白色,高達166公尺夠嚇人的,但那不是整塊花崗岩刻的,裡面可以進去參觀,
但高度太高要坐電梯,你要走要爬也可以,共899階,可遠眺華盛頓全景..
一國國力的強弱可以用所立方尖碑的高度與數量來表示..
但現在已被摩天大樓所取代,誰蓋得高表誰的國力越強..
我想像著這樣的畫面~~~
這些古代的君王,把搶奪來的方尖碑..再運送歸國..,
在那個年代~~該是多麼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