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寧靜的劍橋 ~ 知識跟浪漫都在這個小城逐漸形成...
再多的辭彙都難以形容眼前的美景..
再多的照片也難以表達美好的回憶..
漫遊康河,從水上看陸地~遇見徐志摩筆下的康橋…
相信很多人對劍橋的印象,就是來自於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當然我也不例外..
就只會那一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康河撐篙~即使不是劍橋的學生,也可以過個很劍橋的一天..
第一步就要從康河撐篙開始,體驗撐篙遊河的樂趣....
據說這裡撐篙的船夫都是劍橋裡面的學生來打工的~
看起來各個年輕又充滿活力..
撐篙(punting)是用一根長桿控制平底船的行進..
將長篙深深的插入康河中,慢慢的移動著...
真是辛苦這位年輕帥哥了~~
悠遊自在的撐篙,還能詳盡的為我們導覽~~
介紹劍橋的歷史,學院特色與古老建築的趣聞..
撐篙遊河~
除了欣賞沿途的古老學院與建築之外..
連接學院的美麗橋樑更是充滿傳奇..
首先就來介紹連接皇后學院的這座~~數學橋(牛頓橋)..

數學橋相傳是牛頓運用數學和力學原理設計建造的..
整座橋利用7000塊木頭,卻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堪稱是個奇跡..
不過後來有一位好奇的劍橋學生把它拆了想看個究竟,卻無法恢復原狀..
最後不得不用釘子來固定..
其實,這個故事後來發現是虛構的..
數學橋是西元1749年由威廉•艾斯理其根據數學原理設計
(當時牛頓已經過世22年了),僅使用了製作馬車用的螺釘....
但是目前看到的數學橋是複製品,建造於西元1905年,則已採螺栓固定..
至今已經100多年囉!!所以也是很有歷史啊!!

數學橋展現出現代鋼樑橋的雛形,其橋身相鄰衍架之間都呈現11.25度的夾角..
在18世紀,這種這種設計被稱為幾何結構,因而稱為~數學橋..
數百年的濃厚學風,劍橋擁有迷人的校園..
河畔青翠的草地及搖曳的楊柳,河上的小船來回穿梭..
這時才能真正體會徐志摩”再別康橋”文中對劍橋所描述的情景..
優雅浪漫中又有無限詩意的氛圍..
溫暖的陽光灑在身上,微風吹拂著臉頰...
不誇張!!
大家都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多麼愜意自在的享受這片美景..
所有浪漫與滿好都在心中無限的發酵..
也或許~
也會感染大師淡淡的哀愁~遺憾我們僅是旅人,僅是匆匆一瞥的足跡!!
詩人以文字帶領我們進入他所沉溺的康河,他情感的源頭..
我們隨著徐志摩的浪漫情懷~來到了籠罩著神秘氛圍的康橋..
以及在他筆下讓人不由得心嚮往之的康河..
藉著他的筆~~~~穿越時空,跌入這人間美景..
請丞立幫我弄了一小段我們遊康河的影片+歌曲!!
不過別怕,"再別康橋"不是我唱的,是張清芳唱的那個版本..
(本來我就不會唱歌,每次我唱這首歌,總唱得臉紅脖子粗呀!! 嚇死人囉!!
)
徐志摩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爛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