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歷史 課本提到的聖彼得堡~~多麼遙遠陌生
而今似夢卻真實地踏上了他的領域,怎不教人 興奮感動呢!!
羅斯特拉燈塔柱(又稱船頭燈塔 或是 海戰紀念碑)
共有四尊大理石人物雕像,分別寓意代表 俄羅斯四大著名河流~伏爾加河,第涅伯河,涅瓦河,伏爾霍夫河
冬宮(盧隱士博物館)
隔著小涅瓦河,與兔子島,彼得堡羅要塞對望
左邊:聖以撒大教堂
冬宮廣場~連接涅瓦大街與通往瓦西里島的宮廷橋,是聖彼得堡的中心廣場
廣場上最早、最著名的建築物就是俄國沙皇的冬宮,這是一座白色和天藍色的巴洛克建築,廣場因此得名
雖然附近的建築物設計為新古典主義風格,仍然在規模、韻律和紀念性方面與冬宮完全相配
在對面,廣場的南部設計為弧形(在18世紀後期),半個世紀後,亞歷山大一世執行了這些計劃
使得此廣場成為俄國戰勝拿破崙巨大的紀念碑
委託卡羅羅西設計 帝國風格的弓型總參謀部大樓 (1819-29),其中心為雙重凱旋門,冠以羅馬戰車
亞歷山大柱 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廣場的中心,為了紀念打敗拿破崙入侵俄羅斯而豎立
亞歷山大柱以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命名,從1830年開始建造,1834年8月30日完工
這座紀念碑高47.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類型建築( 紅色的花崗岩石柱(世界上同類型最高),高47,5米,重約500噸)
總參謀部大樓 (1819-29),其中心為雙重凱旋門,冠以羅馬戰車
隱士廬博物館,是俄羅斯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巴黎羅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中國故宮)
懷著又敬又畏的心情,慕名而來到這一座綠色的冬宮
以前,從電視紀錄片上看到她,只覺得別樹一格,置身其中則感覺到她龐大而充滿傳奇
總參謀部大樓 (1819-29),其中心為雙重凱旋門,冠以羅馬戰車
駕著 6馬戰車 奔馳的勝利女神
聖彼得堡原為瑞典近芬蘭灣出海口一片沼澤地,彼得一世在瑞典北方戰爭奪得此處後,傾力填海造地
從無到有建設出俄羅斯面對西歐的港都,名為聖彼得堡並遷都至此
其後,聖彼得堡經凱薩琳二世、亞歷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等名君整治
成為俄羅斯帝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俄國最歐化的城市
俄國文豪普希金便曾稱聖彼得堡為俄羅斯「面向西方的窗口」
如今聖彼得堡市面積1439平方公里,人數超過460萬,人口密度為歐洲第三高
是全球最北的百萬人口大城、歐洲人口最多的非首都城市,也是俄羅斯經濟,學術,文化,交通重鎮
聖彼得堡市中心古城區及許多古蹟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