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最著名的歷史古蹟,是位於市區北側的虎頭山公園山腰的「通霄神社」..


以及山頂上一座台灣僅見的日俄戰爭紀念碑..


通霄位於台灣西部濱海的縱貫公路上,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時..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由台北南下時, 曾駐紮於通霄..


地方人士建造「通霄御遺跡地紀念碑」,以紀念此事..


後來促成了通霄神社的建立..


通霄神社建造完成於昭和12年(1937),主祀天照大神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明治33(1900),日本殖民政府於圓山建造第一座海外神社『台灣神社』.


便開始展開所謂的「一庄一街一神社」的建造神社運動...



鼓勵「一庄一街一神社」,在台灣各地建造日本神社..


當時的苗栗郡,除了通霄之外,苗栗街,苑裡街,公館庄,銅鑼庄,三叉(三義)庄、


四湖(西湖)庄都紛紛設立了日本神社..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台灣各地的日本神社多遭破壞拆毀..


北台灣僅有桃園神社保存最為完整,其次就屬通霄神社了..


現存的通霄神社,主殿,幣殿,拜殿,社務所,參道,鳥居的社域格局依舊存在..


惟主殿、幣殿已遭拆毀,僅存基台..


拜殿則在戰後被修改為中國傳統閩南式的燕翹脊屋頂, 四面增設磚牆..


改名為「通霄忠烈祠」,祭祀延平郡王鄭成功...


昔日的神社社務所則是通霄神社保存最完整的附屬建築物..


然而由於長期遭民眾佔用, 遭到改裝及部份破壞,缺乏妥善的維護..

直到民國91年(2002年),通霄神社才被苗栗縣文化局指定為歷史建築.

得到文建會1700萬元補助, 展開修復,於民國94年(2005)6月完工..

神社的主體建築物,僅剩拜殿較為完整,雖是光復後改造過的面貌,

 但亦已歷經半個世紀,因此拜殿依既有樣式修復,不再恢復神社舊貌..

拜殿屋面則採取傳統日本神社銅皮包覆 的樣式..

因此形成兼具中式與日式建築風味的日本神社..

拜殿前的參道兩側有日式石燈籠,顏色新舊不一..

部份是當年的舊物,部份是殘存的基座加上重鑄後石燈籠..

 石燈籠及鳥居石柱上的「昭和」紀元已被抹去,則未做復原...

整體而言, 修復的通霄神社,其周遭環境仍可讓人感受到日本神社的氛圍..


較可惜的是,歷史更悠久,更值得保存的社務所並未在這次整修的範圍內..


社務所下方的參道旁, 另有一棟日式建築,是昔日神社休憩所..


則因缺乏維護,瓦敗窗壞,已殘破荒廢,給人一種歷史滄桑的悲涼之感...


 


 



通霄神社社務所..







 


 


通霄社務所下方的休憩所~~已殘破凋敝..








 


從入口處開始,是  第一座鳥居 和  社務所.


再來是 參道  和  石燈籠..


然後是 第二座鳥居 ~   拜殿   ~    幣殿   ~   主殿..


(鳥居,為日本神社的建築物,主要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


算是一種結界,代表神域的入口,可以將它視為一種「門」)





 


通霄日本神社~~主殿基座、幣殿遺跡、拜殿、參道、鳥居及社務所.





 


鳥居,參道,石燈籠~~有告知來者,來到神聖之地的用意..




 





 


拜殿上方~~有 "黨徽"..(還真有點怪怪的)






 


此神社曾經作為「忠烈祠」而當時內還有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


直到民國80年才將其內奉祀的遷移走,所以目前前往參觀時,就只能在外遊蕩囉!!


















 




 


從窗外拍窗內.







 


 



我們現在站的位置是    幣殿..(只剩基台)


(幣殿,簡單來說是放祭品的地方.


是進行祭儀,奉納幣帛之社殿,或為獨立的建築.但是與拜殿相連者較多.


也有無幣殿的神社)



 


 


繼續往樓梯上~~就到主殿(只剩基台)


(主殿,原是供奉天皇祖先的神位所在)


(有點陡,但我覺得也不是很長的階梯啊!!


丞立居然說~~走這階梯,讓他想起吳哥窟的石階~~


先生~~~~有沒有這麼誇張啊)










主殿只剩一個長方形的大石基座..


當時我還以為是石墓穴,有點怕怕的呢!!


通霄日本神社~感覺很幽靜的地方,當然假日走走動動的感覺也真是好棒!!


而且我又消化一個口袋名單景點~~更是開心滿足啦!!


(丞立~我上網看了一下..


沒錯!! 晚上這裡石燈籠有點燈,所以如你所願所想..


下一次有機會,我們再來虎頭山頂和通霄日本神社的看夜景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們這一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