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1 (2)_調整大小

c26

 

梵谷   年代紀事表:

1853年  3月30日,梵谷出生於荷蘭北部的宋德爾特村

1857年  5月1日,弟弟西奧出生

1869年  開始到叔叔的畫廊工作,展開四年的賣畫生涯

1878年  到比利時的煤礦區傳教

1880年  開始畫家生涯,並接受西奧的接濟

1884年  看護母親   

1885年  父親過世

1886年  到巴黎與西奧會合

1888年  2月,抵達法國南方阿爾,展開他的創作高峰期;10月,高更前來阿爾同住;12月,割下耳垂

1889年  4月,西奧與茱安娜結婚,5月開始接受葛切醫生的治療,7月27日舉槍自殺,兩日後去世

1891年  1月25日,弟弟西奧病逝 

生前不受市場青睞,死後卻被大量消費,這要是梵谷地下有知,不曉得是該笑還是該哭

「梵谷一生其實是個不好相處的人,從年輕到老,到他過世,做什麼事幾乎都沒有成功

他是一個很孤單的人,跟人群沒什麼互動」 明明有滿腔的熱情,卻和人群沒什麼互動.....

梵谷在畫裡找出口,在他的藝術裡得到慰藉和補償

後來的人看梵谷,或許也是心有戚戚焉,所以才會有大排長龍、源源不絕的人潮

站在他的作品前,試著融入、參透那股強烈、神奇的力量

當梵谷的畫作天價拍賣,梵谷的畫展排成長龍,或許我們也該深思,梵谷的藝術其實不只是藝術品

也是一個藝術家尋找 生命尋找社會救贖的心靈之旅!

對他而言,從「兩次熄滅的蠟燭」, 到「好撒馬利亞人」~是何等艱辛的歷程呢?

 

 

1888年~阿爾的紅色葡萄園

梵谷的作品是印象主義的反動,但這也相對表示梵谷受到印象派的影響

在其作品的表現手法上,梵谷走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將一切色彩、形態都變成只為著一主題而結集的組成因素

整個畫面只成為一個統一的個體,主要是要把思想帶進繪畫裡, 這是梵谷生前唯一售出的畫作

他於1889年5月進入阿爾東北方約 2020 公里的聖瑞米療養院時

弟弟西奧將他的畫作送至布魯塞爾新進畫家作品展覽時,當時以 400 法郎賣給荷蘭畫家波克的妹妹克娜

畫此作時梵谷居住於法國南部陽光燦爛的阿爾,溫暖晴朗的氣候使他精神大振,畫面充滿明亮色彩

但梵谷會有此作乃是因為看了高更早年那比派畫風的作品,其中的色彩人物仍有那比派風格

c59_調整大小   

 

 

1885年~食用馬鈴薯者

梵谷最早的油畫是作於 1882 年,這些早期的畫作說明他在年青時對於明暗對比的應用

厚塗顏料和顏色缺乏光澤方面,受到荷蘭畫派影響頗深

梵谷早期最出色的作品之一《食用馬鈴薯者》

完成於1885年,這是他1883-1885年間在魯恩逗留期間觀察和工作的產物,在海牙居住時,由於工業化

城市貧民區的居民被驅趕到礦場山底下工作,他們的悲慘處境帶給梵谷很深的印象

所以他就著手畫一系列習作,描繪他家附近田間和村莊裡的人物

梵谷這個時期雖然深受荷蘭畫的影響,但是,他拒絕走該畫派感傷主義的老路,去描繪星期日身著盛裝的農民

反而是力求表現農民艱辛的現實生活,為了追求這種意境,梵谷選用了灰暗濃厚的色調,以此體現家境的寒苦

他又以蒼勁的筆觸,刻畫人物布滿皺紋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桌上懸掛的油燈構成畫面的焦點

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背景敷色稀薄淺淡,反襯出前景中的人物形象

以此看出,梵谷力求表現在光的映射下,幾種色調變化的效果

(畫作『吃馬鈴薯的人』,可以看出對貧民生活艱辛的體認,帶領觀眾體會他們的悲哀

而其所畫的人物,似乎可感覺到生命,充滿感情和情緒

彷彿對你吶喊一般,正喚醒最深層的靈魂,猶如面對面與你接觸那麼令人震憾)

Van-willem-vincent-gogh-die-kartoffelesser-03850[1]_調整大小.jpg

 

 

1890年~ 麥田群鴉

在完成「麥田群鴉」之後的兩個星期,梵谷即舉槍自盡,這幅畫明顯地充滿騷動與不安,可以清楚地看成是梵谷的最後絕唱

畫中的道路像是攤開的手腳,憤然伸進麥田裏,一群烏鴉驟然飛起,好像被槍聲驚嚇到一般

梵谷描繪寬曠的田野景色,但他已不再如從前,精心描摹草叢、茅舍、樹木,反而用簡化的造型,讓畫面上只流動著色彩和韻律

《麥田群鴉》這幅畫明白反映了他那些日子的心境,在這幅畫中,他試圖表達他的「悲傷與極度的寂寞」:

透過不尋常的寬畫幅,麥田延伸得特別寬闊,並在畫幅前景處開出三條通道,讓觀者不自在的是,我們不知道地平線和路的盡頭究竟在何處?

在麥田裡,或是在畫幅之外?一般常用在寬廣、開放的田野上的正常結構透視表現法,在此全被顛倒了過來:

畫中的線條走向是由地平線向畫面的前方匯集,畫面上的空間完全沒有視點中心,藍天和黃色的田野彼此朝反方向推擠

一大群烏鴉劃過天地的分界,飛向未知的前方, 和他澎湃騷動的線條不同的是,整幅畫的空間充滿一種簡明的寬潤與單純

用色降低到只剩三原色,和互為補色的藍色天空/ 黃色玉米,紅色路徑/ 綠色路邊草莖

地平線乃由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來認定,而非自畫框或畫布上決定,這條地平線呈現的既非一種景緻,也並非由主宰空間的事物所創造

因此整幅畫上都沒有垂直的線條,總之,畫上的局部、整體、及遠近,都沒有明確地區隔開來

梵谷完成這幅作品後,感到的只是疲倦和極度空虛,絕望吞噬了他,數星期後,他走進他描繪的那片麥田,只求結束自己的生命

子彈射向他的胸膛,雖然沒有立即致死,但他受了致命重創,他掙扎地回到住所,兩天後,終於告別了人世

c13_調整大小

c32_調整大小

 

 

1889年~麥田裡的絲柏樹

絲柏樹襯映著鼓鼓生氣的天空,樹叢隨風而動,麥浪也一波一波地翻滾著

這一幅畫梵谷表現了夏天的西北風猛吹時的騷動情狀

c29_調整大小

c34_調整大小

 

 

1889年   星夜~

梵谷的線條充滿強烈的力量,一筆線條緊接著一筆線條,猶如雕刻家的作品一樣強烈及清晰

在這幅名為《星夜》的畫中,畫面上的線條差不多一樣的粗細,一排排地列在山上

像從左邊向右邊進行,帶來動勢的感覺, 這些線條,除了房屋及高聳入雲的教堂外,都是這樣的,

並且向後曲捲著,越捲越高,畫面左邊的是插入天空的絲柏,伸向天際,象徵著梵谷患了精神病的孤獨靈魂

在畫面下方,聖雷米的街景,沈睡在深夜裡,畫面上方則是藍色的夜空,佔了畫面三分之二的位置

看來有如太陽一般發出強烈光線的月亮,與閃爍的十一顆星星,浮現在夜空中,雲彩像漩渦

梵谷的星空,不只是自然現象的形象化,而是他的幻想與意志的顯現

梵谷所畫的月亮及星群都具有眩人的光彩,閃耀在天空,他用極鮮艷的線條,使月亮及每一顆星星旋轉著,連接著

表示它們正在橫越銀河

c17_調整大小

 

 

 

1890年~星空下的絲柏路

梵谷寫給高更的信裡附有這幅畫的素描,並說道:一個最後的嘗試 — 月色黯淡的夜空

有著一彎恰從地球陰影中浮現出來的新月 — 還有一顆極其光亮的星星

或者是說,在雲朵奔繞的青色夜空裡,一道帶著黃綠色的柔光,在其下的一條道路,路邊是一片高大的黃色甘蔗樹

背後則是藍色的低阿爾庇里,一間窗戶透出橘色燈光的古老小旅店,和一株非常高大的絲柏,非常的直,非常的暗

路上有著一輛白馬拖曳的黃色馬車,以及兩個夜行者,你可說這非常浪漫,但我認為這也很「普羅旺斯」…

c52_調整大小

 

 

 

1889年~絲柏樹

梵谷在亞耳經歷了幾次戲劇性事件﹝與高更鬧翻、割耳﹞之後,他自願住進離家不遠的聖雷米精神病院

趁著幻覺和精神錯亂發作的間歇期拼命工作,這個時期,絲柏樹似乎取代了他心愛的主題—向日葵

頻頻出現在他於聖雷米的作品中,這些巨柱似的絲柏樹,枝啞擁鑽,在正午的炎炎烈日之下彷彿是沖騰的黑色火焰

這些絲柏樹擺脫了天生的的剛直,好似團團巨大的黑色火舌,拔地而起,翻捲練繞, 直上雲端

讓我們再一次窺見畫家的內心世界

c27

 

 

 

1889-1890年 ~柏樹與兩個人

c50_調整大小

c51_調整大小

 

1889年~橄欖樹

 c23_調整大小

 

 

 

 

 

1888年~夜晚露天咖啡座

梵谷對藝術的追求,是希望以真實、簡樸、強烈的色彩,讓所有可以看見的人,都可以了解他作品所要呈現的感受

所以在他的作品裡,有著單純易懂,及隨著心情起伏不定的筆觸,1888 年創作的「夜晚露天咖啡座」,在畫面中南法炎熱的夏夜,

煤氣燈照耀下的橘黃色天蓬,與深藍色的星空形成同形逆向的對比,好像在暗示著希望與悔悢,幻想與現實的心態

這也可說是梵谷在此時的精神狀態已出現巨大的掙扎與不安, 梵谷在阿爾時,著手在畫布上描繪燦爛的星夜

入夜後,他便支起畫架,把一圈小蠟燭固定在帽沿上,藉著燭光描繪星空,他時而漫步村中街巷,不時在路燈下停步,捕捉夜空的景色

星空猶如閃光的藍色布幕,襯托著黑黝黝的屋頂和房舍,偶爾從敞開的門裡,瀉出一道黃色燈光

梵谷酷愛南方天空層次不同的藍色,一如陽光下大地泛出的明麗黃色,他在阿爾的作品經常混用這兩種顏色,使畫面明亮絢麗

這裡,梵谷描繪了咖啡館的外景,館內明亮的燈光灑在屋外鵝卵石鋪成的廣場上,在深藍色的夜空中,群星閃爍,宛如朵朵燦爛的燈花

整個氣氛溫馨恬適,與他筆下的咖啡館內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c33_調整大小

c15_調整大小

c60_調整大小  

 

 

 

1888年~隆河的星夜

畫面中的人物與船,和星夜裡的星光和燈光,以及天空跟水都是「大小對比」關係,是一種對照之美!

而藍色調的夜跟黃色調的燈火、星光映在隆河產生的波折,綠與藍綠、綠藍的部分則是「調和」的藝術創作原則

換句話說,它呈現出調和之美,至於整幅畫作裡的藍色主調本身,也是逐漸在變化,充滿單一色調的層次轉變

在藝術創作原則中稱為漸層,使得畫面較具活潑性

在隆河河畔的星空中,畫中的橋是位於梵谷在亞爾勒的住宅黃色小屋附近,他在隆河畫了許多作品

這時期的星空與晚期在聖雷米的星空之夜有相當大的差異,當時他的精神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也或許正因為如此

在他感性超越理性的時候,才能這麼鮮明的把他的情緒融入畫中, 此時,梵谷的內心並不平靜,因為畫作得不到別人肯定

身體的疾病又困擾著他,所以他的不安及焦慮明顯的流露在畫面上

他用短短的筆觸,排列成螺旋狀的造形來表現畫的主題

梵谷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畫得好像在燃燒一樣的散發著燦爛光芒,整個畫面似乎因為那些短筆觸的排列

及藍色和橘黃色這兩個對比色而不停的搖動著,感覺有種強烈的對比!

c20_調整大小

c37_調整大小

 

1890年~奧維街道及階梯

file1[8]_2.jpg   

 

1890年~奧維的教堂

《奧維的教堂》是在他死前約一個月所畫的,使用上下起伏的獨特筆法,把天空描繪得像深海一樣地劇烈翻騰

由於這座教堂到現在還保持原樣地聳立在當地,所以,它是梵谷當年描繪的對象,似乎毫無疑問

可是,從畫面左下方道路上行走的婦人背影,由她頭上所戴的帽子來看,應該是梵谷誕生地荷蘭的服飾

梵谷是一位很少憑空描繪想像之物的畫家,至少,在來到奧維以前是如此,隨著死亡的迫近,才開始憑藉著想像來畫畫

梵谷是否一邊讓心靈飄向遠方的故鄉,而一邊畫著晝呢?

vangogh-1890bx[1]_調整大小.jpg   

 

1889年~鳶尾花

鳶尾花具有梵谷的個人特質,雖然描繪的是自然的花朵,但其特色不在表現物體本身,而是藉自然的景色

表達他對大自然蘊藏的美的感動,此幅屬庭園類型題材

梵谷把滿園鳶尾花以擺動式的筆法,描繪得生動感人,極富生命的樂章

鳶尾花的枝葉充滿生命的張力,靛紫的花朵跳躍枝頭、娉婷婀娜

細看嬌嫩的花瓣筆觸充滿感情與力道,蓊藍的美麗花朵其實是梵谷渴望友情與愛情的孤獨靈魂

(創作於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當時梵谷進了法國Saint-Rémy的一間精神病院,在那裡畫成

作品現收藏在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館)

(1892年,唐基(梵谷的朋友)以300法郎的價格將這幅畫賣給了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梵谷最早的賞識者之一

這幅畫像許多其他的梵谷的畫一樣,在他死後不斷地買賣,1988年在拍賣會上,有人叫出了5300萬美元的天價)

c21_調整大小

c35_調整大小

 

1890年~~花瓶裡的紫色鳶尾花 Irises

花瓶裡的鳶尾花前後不齊地滿滿插在一起,同時又向四方怒放,似乎是梵谷依戀南方的最後表現

以前梵谷畫向日癸時,曾經想以金黃色和紫藍色對比,而這幅畫裡,同樣的對比

但顏色的安排適巧相反,花朵還畫成有光暈的形狀

file1[2]_3.jpg

 

 

1890年~土黃瓶鳶尾花

紫色(由紫色到藏青色)的花束,在鮮麗的檸檬黃背景下浮現,而花束本身另有黃色的色調

放置花瓶的台面,表現不配櫬的補色效果,但這種強烈的對比,格外的明顯

file1[2]_4.jpg  

 

 

 

1887年~貝母花

在背景可看到梵谷鋪滿了小筆觸,而畫面的主題貝母花,粗獷的線條描繪了花朵的姿態,顯得生氣勃勃

c55_調整大小

 

 

1888年~花瓶裡的十四朵向日葵

梵谷大膽地運用黃色系,因為他認為黃色是愛的最純潔化身

整個畫面灼亮卻不炙人,顯然有意象徵他對未來有著前程似錦的信心

c18_調整大小

 

 

 

1888年~十二朵向日葵

「十二朵向日葵」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荷蘭原是鬱金香的故鄉,梵谷卻認同法國的向日葵

也許是因為鬱金香太秀氣、太嬌柔了,而粗睫糙葉、花序奔放,可充飼料的向日葵則富於泥土氣與草根性,予人無比逼真的感受

這也是梵谷為後人熟知的一幅佳作,在這作品裡,他嘗試著要捕捉由中心向周圍旋轉的分量感,他後來到南法追求太陽

就是對於旋轉、炎熱的天體的一種熱切期望,事實上,法語的向日葵就是生長在大地上的太陽,梵谷將這聯想充份的發揮出,呈現於作品上

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

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

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c16

 

 

1889年~花瓶裡的十五朵向日葵

file1[8]_3.jpg  

 

 

1887年~雛菊和秋牡丹

c46_調整大小

 

 

1889年~玫瑰花

c19_調整大小

 

 

1888年~阿爾附近的吊橋

在歐洲南部的阿爾與夫克之間的運河上,架了一座吊橋,這種風景使梵谷回憶起袓國荷蘭,因此他經常畫這座橋

以澄清的碧空為背景,畫出架構在水上的吊橋,在陰影上也塗上鮮豔的色彩

此幅畫畫面呈現一片寧靜,寬闊的天空和水面上幾個稀疏的物體,在他的安排下成為色彩的實驗

畫上的主題只是讓顏色得以伸展的景物罷了,顏色彷彿是這些物體的第二層表皮

從堤防上遠眺,天空向四周延展,水的面積相對的渺小,曳起橋在正午的陽光下左右相對,橋上的人成了幾個影子

以及用白色調表現的日光等,都是印象派畫家的畫風的痕跡,梵谷在這地方顯然深受影響

c48_調整大小

c28_調整大小

 

 

1888年~有婦女在洗衣服的阿爾吊橋

c24_調整大小

 

 1887年~開花的梅子樹

c57_調整大小

 

 

1887年~~雨中橋

c56_調整大小 

c45_調整大小 c44_調整大小  

 c43_調整大小 c42_調整大小

 

 

 

 

 

 

1880~晚鐘  (仿米勒)

c41_調整大小 c39_調整大小

 

 

 

 

1888年~出發到塔哈斯孔的畫家

c38_調整大小  

 

 

1888年~阿爾公共花園的入口

c36_調整大小   

 

 

1889-1890年    午睡

梵谷曾臨摩過不少米勒的作品,憑著他的記憶,幻化出畫中的北方風光,陽光普照的田野,農夫脫下鞋子休憩的畫面

是梵谷對家鄉的緬懷,畫面上所呈現的正是他甜美、靜溢的心靈

file126RGQFS2.jpg  

 

1890年~第一步

在這幅臨摩自米勒的作品中,隱隱約約仍可看出梵谷對於家庭的渴望,耕作返家的農夫,以及等待丈夫的母子

梵谷以說故事的方式來陳述自己當時的內心世界, 雖然是臨摹的作品,但整幅畫都顯露出梵高個人的風格

畫面用色鮮明,多用藍,黃和綠色,這些高明度及屬于自然界的顏色,讓人感受到活躍的生命力

他讓畫中的人和物框上厚實的黑色線條,這明顯是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亦讓畫面增加實在的感覺

另外,他亦以彎曲旋轉的筆觸繪畫樹、灌木和農作物,這是他成熟畫作中常用的手法,也令這畫增加生氣勃然的氣息

整幅農村景象讓人感到農民的實在生命,平凡但躍動又充滿親情

c40_調整大小

 

 

1885年~草帽與煙斗的靜物畫

c1_調整大小

 

1888年~夜間咖啡館

在梵谷的「夜間咖啡館」中,藉由筆觸本身所帶有的生命力、油彩的厚度與明顯分開的線條,使整幅畫沈浸在一種人為的光線之下

這些都是梵谷所欲呈現的視覺要素, 「夜間咖啡館」的內容是從前許多畫家處理過的題材,但大多數畫家都把咖啡館寫成歡樂的場所

而梵谷卻在此引出了一群無處可去的不快樂人,背景左側人物甚至趴在桌上昏睡,十足是個不幸的人

這是一幅悲慘的社會景象,散落在房間裡的哀傷形象都令人深表同情

紅和綠、紫和藍之間的微妙衝撞(這些色彩在其他印象主義畫家筆下都結合得十分柔暢),是梵谷增強畫面衝擊的方式

梵谷認為這是一個人可能犯罪、瘋狂甚至自我毀滅的地方, 梵谷當年在阿爾﹝Arles﹞描繪的這家咖啡館如今依然聳立在拉馬丁廣場

梵谷抵達阿爾後,一直住在這裡,後來懷著建造藝術家聚居地的希望,搬入黃屋,與高更共同生活了兩個月

這幅作品色彩耀眼,梵谷有意使用這種色調,表現令人不安的場景,為了強調房間的縱深感,他選擇了高視點,透視線非常精確

黃、綠色點染的暈圈渲染了煤氣燈放射的刺眼光線,其強度使人感到難受

冷清的咖啡館中,人物散坐在屋內兩側,寥寥可數,越發呈現出咖啡館內空蕩蕩的氣氛

老板站在偏離中央的地方,孓然一身,在這間大屋子裡,看上去格外渺小,這個不祥之地瀰慢著淒涼和孤寂的氣氛

〝這就是他們在這裡的所謂午夜咖啡館‧‧‧ 夜遊者如果付不起住宿費,或爛醉如泥,到處被拒之於門外,都可以在這裡落腳

我想在這幅畫中‧‧‧表現咖啡館是一個使人墮落,喪失理智或犯罪的地方,因此,選用淡紅、血紅、酒糟色,與路易十五綠、石青、橄欖綠以

及刺眼的青綠形成強烈對比‧‧‧ 造成一種氣氛,好似魔鬼的硫磺火爐,以表現下等酒店裡暗的力量〞  文生致西奧信

c22_調整大小

 

 

1889年~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

「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是梵谷描繪他自己臥室的作品,在其臥室裏,顏色左右一切

單純化的色調使房間的擺設呈現出高貴的氣質,整幅畫洋溢著美好安穩的感覺

c31_調整大小

 

 

1888年~高更坐椅

file1[5].jpg

 

 

1888年~梵谷的椅子

file1427HF6VK.jpg   

 c47_調整大小

 

1887年~塞納河上的橋

c11_調整大小

 

 

 

1888年~在聖馬迪拉莫海邊的漁船

梵谷對可入畫的風景,就把握時間,快筆揮刷,畫面中的筆觸及天空的晴朗無雲,襯托了前景色彩鮮豔的漁船

c25_調整大小         

 

 

 

1885年~安特衛普雪景

c14_調整大小        

 

1890年~嘉舍醫生的畫像(館 藏 處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

c30

 

 

1890年~嘉舍醫生的畫像(私人收藏)

1890 年 5 月 21 日,梵谷在他的弟弟提奧的安排下,遷往瓦茲河畔的歐威爾,並請了一位名叫嘉舍的醫生予以照料

《嘉舍醫生的畫像》就是梵谷為這位醫生畫的肖像,此畫創作於 1890 年,完成後幾週,梵谷自殺身亡

對於這幅畫,梵谷說:「我希望畫一位藝術家友人的肖像,他滿懷偉大的理想

我希望把我對這個人的感覺和愛慕之心畫進作品裏,我誇張了他的頭髮的金黃色

在頭像後面我不畫小屋的普通牆壁,而用我調配得極為豐富、極為強烈的藍色塗出無限深遠的背景

由於這種單純的配合,使金黃色頭髮的頭部,在這豐富的藍色背景上發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

c58_調整大小

 

 

1889年~綁繃帶的自畫像

A33-1.jpg

A33.jpg

 

1889年~割耳後的自畫像

A34.jpg

 

 

1889年~沒有鬍子的自畫像

這是梵谷的最後一幅自畫像,這一年他的母親 70 歲,雖然早年因爲一些矛盾引起母子關係緊張,平時不常聯繫

但在母親生日那天,爲了讓母親對自己的健康放心,梵谷決定送一張自畫像給她

梵谷把自己畫得比現實中要健康、年輕、整潔許多,然而這些都無法掩飾他眼底的絕望和孤獨

最後梵谷給了母親一張畫著阿爾臥室的畫,而把這張掛在了自己的牆上,

藝術魅力從《沒有鬍子的自畫像》可以看到,梵谷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家裡鮮見的

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樣,從一開始的素描小品

一直到 1890 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裡所畫的自畫像都是如此

梵谷曾說希望一個世紀之後,自己畫的肖像在那時人的眼裡會如同一個個幽靈,那麽在今天看來他的願望實現了

梵谷一生很少拍照,目前我們只能看到三張他的清晰相片,而且都是 21 歲之前的

然而在 1885 到 1889 四年間,他卻一口氣畫了四十多張自畫像

自畫像是梵谷繪畫藝術中的一大特色,在西歐繪畫史上自畫像數量較多的畫家有好幾位

但畫得最多,名氣最大的,一是林布蘭特,另一位就是梵谷

梵谷認爲自己是一個最好的肖像畫家,他曾經說過:「最能使我激動的,遠遠勝過我所擅長的其他事物的,是肖像畫

現代肖像畫,我從色彩去探索它,當然我不是唯一從這方面去探索它的人... 我想,作畫對於一百年後的人而言,

看來就像幽靈的肖像,我並不想以照片般的惟妙惟肖來達到此目的,而是要用充滿熱情的表現方式,也就是說

運用我們對色彩的知識以及對色彩的現代品味,來表達和強化人物」

通過與畫作中梵谷的對視,我們可以感受瞭解梵谷在情感上的痛苦、恐懼、自我懷疑、精神折磨以

及生活中偶爾才有的難得快樂

A37.jpg  

 

1890年~好撒瑪利亞人

梵谷繪畫十年的心靈救贖之旅,一直有“好撒瑪利亞人”在他的旁邊,那就是他的弟弟西奧

西奧一直堅持梵谷是天才,一直堅持支助梵谷,儘管到後來西奧成婚,妻子完全不贊成西奧支持梵谷

而西奧的孩子又常生病,西奧賣畫生意不像從前那麼好,經濟也陷入困境

梵谷的確心靈到後期是瘋狂的,但是西奧能從瘋狂中看到天賦與其心靈之旅的可貴

從這個角度來說,西奧是像梵谷伸出的那雙支持的手,是梵谷這一生的好撒瑪利亞人

梵谷死後一年,西奧也病故,兩人的墓葬在一起

c53_調整大小    

 

在梵谷生命的末期,他的熱情同時也是毀滅他的一股力量,理想終不能實現,畫作無人欣賞,生活的潦倒,感情的不順

生活中種種壓力終於暴發出來,縱有其弟西奧的關懷,也難以改變悲哀的命運,不斷走入毀滅之路

從他最後幾張作品,如『麥田群鴉』中可感受到他深沉的不安,是那麼徬惶與空虛,正如他一生的寫照

梵谷在他自殺離開人世後,人們用一百多年的時間試圖回答,仍然無法有完滿解答

梵谷是精神病患,但是他看到了最純粹的美的事物

我們很正常~~但是我們看不見

正常,意謂著我們有太多妥協嗎?   我們不知道,一再妥協,我們已經流失了真正純粹的自我

我們可能在一張「向日葵」前掩面而泣,我們可能在一張「自畫像」前驚叫起來

我們可能在一張「星夜」之前熱淚盈眶,梵谷揭發了所有「正常人」的妥協

他明確宣告:沒有某一種瘋狂,看不見美

但是梵谷的美太危險,我們只能面對他的畫,不敢面對他真實的生命

梵谷的愛恨意識強烈,不加掩飾表達情感,活得純粹而直接,作品震撼人心

梵谷的生命雖然短暫,卻比他人更暸解生命真諦,每幅畫作都是進入梵谷心境的鑰匙

因為梵谷飽受精神病的折磨,因此更了解孤單的心靈

當我們觀賞畫作時,彷彿同時也在閱讀他的生命歷程~~~

綜觀梵谷的一生,充滿艱辛與痛苦,在西洋畫家中,他的繪畫生命只有短短十年,但其影響之大,又是何其深遠

梵谷以他充滿熱情的生命,追求生活的真善美,帶著一股理想的狂熱奮鬥

梵谷逝世至今已一百多年,但在藝術界的地位不斷在提升

其追求藝術的熱情與執著~~永遠烙印在每個人的心目中

本篇相片~全取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們這一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