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176_調整大小.JPG

IMG_4167_調整大小.JPG

IMG_4166a_調整大小.jpg

IMG_4211_調整大小.JPG

IMG_4202_調整大小.JPG

羅浮宮(法語:Musee du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首都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

始建於1204年,歷經七百多年的擴建重修後達到現在的規模

最初,羅浮宮的規模並不大,也不是位處巴黎市中心的位置

它只是12世紀末,法國君主腓力二世·奧古斯都(法語:Philippe II Auguste)為了防禦維京海盜所修建的城池

「羅浮」在古法文中就是「防禦堡壘」的意思

 

 

1: 透明玻璃金字塔 所在的廣場~拿破崙廣場

2:蘇利館(Sully   wing)

3:德農館(Denon  wing) 緊鄰 塞納河

4:黎塞留館(Richelieu   wing)

5:方形廣場:就是一般所稱的    舊羅浮宮,建於12世紀,是由法國國王 奧古斯都 所建

                是羅浮宮建築群中最早建構而成的部分

6:卡魯索凱旋門~所在位置 即為   杜勒麗花園(原本的 杜勒麗工已被燒毀)~所以這廣場也稱   卡魯索廣場

7:花廳:卡魯索廣場 兩側各有一排建築,緊鄰塞納河畔的建築,是編號7 的 花廳,它與德農館位在同一側

           兩者之間由一組長廊型的建築相連,這一長廊便是極富盛名 的 大陳列館

8:瑪森廳: 卡魯索廣場 的另一側,便是瑪森廳,是為紀念瑪森夫人而命名,瑪森廳原來 杜勒麗宮的一部分

              瑪森廳與 黎塞留館位於同一側,兩者之間也有一組長廊型的建築相連

 

根據統計,「羅浮宮博物館」包括庭院在內共佔地24公頃,整體建築群呈現【凹】字型

建物兩側的長度均為690米,總面積約4.8公頃,由東向西橫臥在塞納河的右岸

為一規模雄偉、壯麗的宮殿式博物館

CCC.jpg    

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由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所設計

它不僅是博物館的新入口,也負責將自然光引入古老的建築空間裡,更逐漸成為羅浮宮的標誌以及巴黎的象徵

如今,這個新入口幾乎和羅浮宮博物館一樣有名

貝聿銘以這七十一英呎高的透明金字塔,將傳統的結構和現代的技術結合起來,二者相得益彰

它是一種連接新與舊的象徵,更有助於將羅浮宮推進下一個千年

(羅浮宮擴建工程,是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

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託的工程

此工程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玻璃金字塔成為羅浮宮的入口處

羅浮宮建築為ㄇ字型分佈,由於展覽空間極大,遊客必須從三個不同入口進入各個展覽區域,導致動線複雜管理不易
 
再加上展覽區域不敷使用,因此館方期望利用擴建的機會將問題一次解決
 
貝聿銘的解決方案就是將羅浮宮三個主要展覽館的動線集中在中庭的地下層
 
並且在中庭的地面上建一座大型玻璃金字塔,做為羅浮宮主要入口
 
如此一來遊客可以直接利用金字塔入口進入地下層的購票與資訊中心,然後前往不同的展覽廳參觀)

IMG_4190_調整大小.JPG

IMG_4146_調整大小.JPG

IMG_4147_調整大小.JPG

IMG_4142_調整大小.JPG

羅浮宮外有三個三角形的水池

IMG_4168_調整大小.JPG

IMG_4172_調整大小.JPG

IMG_4174_調整大小.JPG

IMG_4169_調整大小.JPG

IMG_4170_調整大小.JPG

舉世聞名的玻璃金字塔是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代表作,充滿前衛創意,而羅浮宮博物館的主要入口就設在這裡
 
由此可直接前往館內的三大展場,分別是黎塞留(Richelieu)庭院,蘇利(Sully)庭院及德農(Denon)庭院 
 
這一座聳立在拿破崙廣場中央,高21.6公尺,寬35公尺,總重量達180噸的玻璃金字塔落成後
 
為羅浮宮帶來了新的生命力,並與艾菲爾鐵塔同為法國民眾最驕傲的巴黎地標,
 
也被稱譽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

IMG_4189_調整大小.JPG

IMG_4179_調整大小.JPG

IMG_4160_調整大小.JPG

IMG_4161_調整大小.JPG

IMG_4141_調整大小.JPG

IMG_4162_調整大小.JPG

IMG_4140_調整大小.JPG

IMG_4159_調整大小.JPG

IMG_4145_調整大小.JPG

IMG_4143_調整大小.JPG

IMG_4148_調整大小.JPG

IMG_4155_調整大小.JPG

貝聿銘的設計案除了具有機能上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在巴黎最著名的歷史性古蹟建物中創造了前衛的現代化建築

如今,玻璃金字塔在羅浮宮的人氣高居第三位,僅次於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以及《米洛的維納斯》雕像

IMG_4171_調整大小.JPG

IMG_4149_調整大小.JPG

IMG_4154_調整大小.JPG

IMG_4164_調整大小.JPG

IMG_4165_調整大小.JPG

IMG_4150_調整大小.JPG

IMG_4158_調整大小.JPG

IMG_4156_調整大小.JPG

IMG_4153_調整大小.JPG

IMG_4157a_調整大小.jpg

IMG_4178_調整大小.JPG

IMG_4177_調整大小.JPG

IMG_4191_調整大小.JPG

IMG_4193_調整大小.JPG

IMG_4180_調整大小.JPG

IMG_3669_調整大小.JPG

IMG_3668_調整大小.JPG

IMG_3670_調整大小.JPG

玻璃金字塔的結構是由高品質的不銹鋼管(直徑5公分)和鋼索(直徑8厘米),交織而成類似蜘蛛網的構造系統

使大量的光線能透入寬70公尺見方,地坪高度低於拿破崙方庭8.6公尺的大廳空間裡

IMG_4215_調整大小.JPG

IMG_4214_調整大小.JPG

IMG_4209_調整大小.JPG

IMG_4199_調整大小.JPG

位於羅浮宮前方花園地下層的玻璃倒立金字塔,是地下購物中心進入羅浮宮遊客廣場的入口

同樣的,具有將陽光導入地下層的功能

經過電影【達文西密碼】的渲染,現在也已經成為另一個遊客必到的景點

(真的有股衝動~想再看一次達文西密碼~~感覺電影劇情我已經忘光光了)

IMG_4200_調整大小.JPG

IMG_4201_調整大小.JPG

IMG_4204_調整大小.JPG

IMG_4203_調整大小.JPG

IMG_4206_調整大小.JPG

利用玻璃邊緣製造折射效果,將太陽光反射出各色光譜

和中央入口處的玻璃金字塔映照羅浮宮建築不同的是

遊客選擇任何位置站定都可以看到倒立金字塔收集到來自外面不同角度的光譜以及印在地板上的光影

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與光影的移動,空間與時間的韻律感又出現了

看著眼前的倒立金字塔,想著地面上另一座大型玻璃金字塔,我的腦海裏突然出現太極的圖樣

一個正,一個反

一個反射外在影像,一個收集內在光影;
 
一個在地上光亮處,一個在地下陰暗中
 
電影裡將倒立金字塔和下方的小型金字塔基座形容成「陰陽交合」的符號~這似乎與太極有一曲同工之妙

IMG_4207_調整大小.JPG

IMG_4208_調整大小.JPG

IMG_4219_調整大小.JPG

IMG_4217_調整大小.JPG

IMG_4218_調整大小.JPG

IMG_4220_調整大小.JPG

貝聿銘利用玻璃金字塔將陽光導入地下層,並且將該區域開闢為餐廳與咖啡廳等休憩空間

遊客在參觀完一個展覽館之後,可在此稍作休息,然後繼續下一個參觀行程

其實建築師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達到相同的目的,但是為什麼要使用玻璃金字塔呢?

在華麗的羅浮宮中央立一座現代感十足的玻璃帷幕建築不是很突兀嗎?

當我親眼看到金字塔時,不但心中的疑問得到了解答

更讚嘆於當時已年過60的貝聿銘豐富的創作力與勇氣

和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一樣,羅浮宮館藏的年代是以埃及文物為起點
 
貝聿銘似乎有用現代金字塔做為輝映人類文明起源的涵義
 
(羅浮宮古老的主體建築雖然美麗,但是翻修老房子永遠比建新的還要困難
 
更能夠看出建築師解決問題的功力~~真是太讓人佩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們這一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